【CNW.com.cn 专稿】如果将云计算[注]寄望于一场颠覆世界的大潮,那么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基于公有云[注]部署的IaaS[注](基础设施即服务[注])就是大潮中最勇往直前的浪花。虽然先行者逝去的挽歌犹在耳边,但这里仍然是执着梦想与坚定信念聚集的圣地。这片倔强的前浪中,创新未死,激情仍在。
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市场,云计算都会被定义为一个“新生”行业。这种行业特性从每一年该领域所涌现出的众多创业公司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同时,云计算行业也正在迅速沉淀,并不断趋向成熟。
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2011年下半年公布了云计算定义的最终稿,给出了云计算模式所具备的5个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共享、快速的可伸缩性和可度量的服务)、3种服务模式(SaaS[注]软件即服务[注]、PaaS[注]平台即服务[注]和IaaS),以及4种部署方式(私有云[注]、社区云、公有云和混合云[注])。其中,基于公有云部署方式的IaaS是本次报道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事实上,在云计算实践领域,基于公有云的IaaS服务充分体现出了云计算资源共享、自服务、广泛交付等技术精髓。同时,它还是云服务市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2012年9月Gartner发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IaaS服务预计同比增长45.4%,市场规模从2011年43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2亿美元。Gartner还预测,到2016年,IaaS市场规模将与SaaS市场规模相当。
IaaS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要让更多创业者,尤其是中国的创业者投身其中,还需要一些理性之外的因素作为催化剂。实际上,亚马逊(Amazon)公司过去6年间在IaaS领域所演绎出的传奇故事,正激励着全球创业者的创新意志,并让他们的技术信仰愈加坚定。2006年3月,亚马逊正式推出亚马逊Web服务(Amazon Web Service,以下简称为亚马逊AWS)。这是一种针对亚马逊开发客户提供的基于其自有后端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付的IaaS服务。目前,全球有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万开发者基于亚马逊AWS开发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伴随亚马逊EC2(弹性计算云)和亚马逊S3(简单存储服务)等明星级服务在开发者群体中影响力的不断加深,亚马逊正在成为IaaS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同时它也是全球IaaS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更为重要的是,亚马逊实现了用技术实力兑现商业价值的梦想。据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的研究报告预测,2013年亚马逊AWS服务的收入将会达到38亿美元。如果将其作为一个独立公司,估值可达190亿至300亿美元。在2012年,亚马逊AWS的实际营收约为20亿美元。
亚马逊AWS的风生水起,让全球的创业者竞相仿效其服务模式,尝试在不同地域复制这样的成功,这其中当然也有中国创业者忙碌的身影。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的企业就开启了自己的IaaS服务探索之旅。在首个商用IaaS服务(世纪互联云快线)折戟沉沙的悲情过后,中国市场终于形成了具备一定服务规模的公有云IaaS产业布局,陆续涌现出阿里云、盛大云、LinkCloud、Ucloud、华云等IaaS服务供应商。
拼投入、拼规模的生存方式,让公有云IaaS服务成为最勇敢者才会加入的游戏。对于中国的IaaS服务商而言,“做中国的亚马逊”的口号固然嘹亮,但要真正把梦想落到实处,他们需要做到比勇敢更勇敢。他们所面对的是中国互联网服务严苛的政策管控机制,特有的网络运营环境,以及对IaaS认知度有限的客户群体,要在重重困境中谋求生机。
虽然已耕耘数载,但中国的IaaS服务商至今仍然面临着诸多的质疑和不看好。不过,出于对云计算技术变革趋势的认同,IaaS行业的创业者们仍然坚信绽放时刻终会到来。站在2013年的时间关口,当国外云服务巨头擂响入华的隆隆战鼓,当更多的本土玩家鱼贯涌入,那些在过去两年间全情投入并正式运营公有云IaaS服务的供应商们理应获得更多的尊重。他们率先出发,途经最湍急的流域。他们是“倔强的前浪”,在急流中执着前行,在生死考验中点燃梦想。